找到相关内容553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深山藏古寺 山峰复原貌——江苏常熟三峰清凉禅寺

    倾圮。万历时住持洞闻重建堂,未几移主兴福寺。适汉月大师自无锡来此栖隐,主僧见其气宇非凡,遂延请住持,于是修葺废院,禅律兼修,为士民所钦仰。合邑善信发愿倡缘劝募,大力护持,建殿堂寮舍,重塑金身。自明末...重建堂,请帝师翁同龢书匾并撰书楹联,原件已毁,现已请其玄孙翁万戈先生重书,翁同龢晚年又将家藏元僧世殊银字《楞严经》六卷补书四册送交三峰寺保存。药龛为重建大殿,积赀劝募三十余年始复旧观,并编篡寺誌又...

    苏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0279260.html
  • 杨仁山居士礼拜人观法

    颂云:光明遍河沙,凡圣含灵共一家。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,法身无相,拜时第以光明为标准,久久纯熟,自能将无始无明种子转烦恼成菩提,不知不觉,已与法流水接,观想得力处,莫妙于是,不可轻轻放过也。 ...遍法界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  随称随拜,伏地想诸佛光明,各各来我身。   第二拜、礼十方三世一切法。   正立合掌,想虚空中无量经卷,周匝围绕,咸放光明,乃称云:   南无 尽虚空遍法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44390481.html
  • 3月6日恭逢唐百丈怀海禅师纪念日

    只要不被妄想所系缚,就和诸佛无异。他有一段很著名的语句:“灵光独耀,迥脱根尘,体露真常,不拘文字;心性无染,本自圆成,但离妄缘,即如如佛。”这些语句显示心性本自与随事即用显体的禅宗心要,较道一所说...佛教的体制构建具有深远的影响。禅师系福州长乐人,依潮阳西山慧出家,从衡山法朗受具戒。后往庐江(今安徽庐江县)浮槎寺阅藏经多年。他听说马祖道一在南康(今江西赣县)开法,即前往参学,与西堂智藏同称入室。他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纪念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3/0855578258.html
  • 般若与微积分

    现实本体即心 。数学的映射在物理学中叫感应、相互作用或力,在佛学中就叫“心”“”“性”。所以映射不仅仅是数学技巧,是数学意义上的实在,而且有其不证自明的自觉的现实存在即心,此即佛经所谓“吾法以般若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1146437.html
  • 《晋莲宗初祖庐山慧远法师文钞》序

    《晋莲宗初祖庐山慧远法师文钞》序 [民国]印光法师撰   如来大法,弥纶法界,包括空有。示本具之真心,显随缘之妙用。其心体则生佛一如,圣凡不二,真常不变,圆融。佛以究竟证故,故得五蕴皆空,诸苦悉度,一尘不立,万德圆彰。众生以彻底迷故,故致迷真逐妄,背觉合尘,轮回生死,了无出期。于是如来,随众生机,说种种法,令彼各各就路还家,亲见本生之父母。探衣出珠,即获无尽之家珍。上根固得解脱,中下仍在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449733.html
  • 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大旨试释

    念万年,万年一念”,忽然妄想脱落,现前。这正是由执持名号而任运证人无相、无住、无念的清净心态。当此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之际,灵光独耀,迥脱根尘;心性无染,但不同木石,逐步证人理一心不乱,命终便生实报庄严土,也分证常光土。大势至菩萨还在佛前陈述了自己的修证过程:“我本因地,以念佛心人无生忍。菩萨依念佛之因,感得无生忍之果”。“无生忍”也叫“无生法忍”心体离念,得无生忍力,名“无生忍”;也即远离生灭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4753676.html
  • 觉明上人法脉传承情况

    临济宗智祖法派源流偈 (从第二十五世起):   智慧清净 道德圆明 真如性海 普通   心源广续 本觉昌隆 能仁圣果 常演宽宏   惟传法印 正悟会融 坚持戒定 永继祖宗 ...临济义玄禅师——四十三世虚云性彻禅师——四十四世明一观本禅师――四十五世一诚常妙禅师――四十六世觉明寂融禅师。  3、法派源流  临济宗龙池系法派源流偈(从第四十二世起):   觉性本常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3155760.html
  • 玄奘译经玉华寺

    《阿毗达摩界身足论》3卷、《大般若波罗密多经》600卷。《五事毗沙论》2卷、《神变三摩地经》1卷、《咒五首经》1卷。  玄奘在玉华寺虽只有四年,但共所译佛经14部682卷,竟占其一生译经总卷数的...

    楚少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1661739.html
  • 离念境界,唯证相应

    念念无生。则常光现前。朗然。念念不灭矣。此参禅之的旨也。  言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者。此示不善用心之病也。谓当一念观照之力。更不随妄想转。若随妄想外念境界。然后却才以心除心者。此是以妄除妄。...从上诸圣转相传授妄想无性一语。为的要也问曰妄想无性。云何除耶。答曰一切诸想随念皆除谓此一念者。乃直心正念直如之念也。方今用心单提此一念为主更无二念。以此一念观照之力。但见妄想起处。随即一念破。当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0463423.html
  • 禅宗与诗歌

    诗歌创作的渗透,诗僧起了重要的催化过渡作用。和那些禅宗大师、士大夫们相比,一方面他们通晓佛理,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悟的经验;另一方面多具深情,且有诗歌创作的体验,为心身皆空的地道出家人所少有。这种兼二者... 师:孤轮独江山静,自笑一声天地凉。  林:任将三尽挥天地,一句临机试道看。  师:路逢剑客须呈剑,不是诗人莫献诗。  凤林便休。  真所谓言藏箭括,口吐珠玑。禅的机锋有时即便不采用诗句形式,也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5664140.html